鳳山四大古廟之鳳邑開漳聖王廟
開漳聖王廟除較為大眾所知的門神為潘麗水司作品以及四柱相傳是清國時期至今的龍柱外,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廟中的磨石子柱對聯。使用土黃色當柱體主色澤再搭配墨黑色磨石子突顯字體頗有寫真書法的感覺,從對聯的撰者與書者來觀察,可以發現均是些建廟當時赫赫有名的文人雅士。(解說在照片,僅紀錄其中一部分留些懸念讓各位先進親自賞析)
另一讓末學不解的是廟中保有兩塊紀念石碑,這兩塊古碑為鳳山開漳聖王廟所持有的紀念碑,依照廟方說法原本碑上記載著開漳聖王廟的歷史,依大家目前看到的照片或許會感到質疑,既然是“記載”,那“文字”呢?莫非是無字天碑不成?
現場目擊跟各位有相同的想法,於是拙學上網google了一下,這下子可好了,不查不打緊一查後滿肚子疑惑?
根據鳳山區公所記載( https://goo.gl/tUv2Ey )
“廟內的石工精細,其左側的兩座古碑,因日據時期,怕遭日警制壓迫害知識份子,因而廟方將上面的文字全部磨平。”
根據廟方官網( https://goo.gl/uCkHSR )
“開漳聖王廟保存二塊重建沿革之石碑,其管理人李元平於昭和十七年(民國卅一年)擔任台灣文化協會鳳山地區負責人,時逢日警制壓知識份子抗日,李元平被捕入獄,繼遭軍犬啃死,震驚高雄州知識份子,廟方恐同志遭株連,將二塊石碑上的文字全部磨平,對本廟歷史記載之損失,地方人士引為莫大憾事。”
兩個可靠消息來源的網站都直指這兩塊古碑是日治時期日本警察為了“壓制知識份子抗日”而將碑上文字磨平。昭和十七年已經邁入台灣日治時期的倒數階段,受高知識的台灣人多的是,真的是因為日警制壓知識份子引發的問題嗎?
再來,從古碑上尚存的字來研判當初這兩塊古碑記載的文字應該都是屬於“陰刻”也就是字形應該是呈現“凹狀”的才是,因此如果是磨平的話 我們將會看到兩塊沒有字的部分應該是比較薄的才對,也就是有字的部分較厚,磨平的部分較薄,拿游標卡尺實測結果字大約都是下凹5mm左右,這樣子來說石碑上半部有字的部分起碼要比下半部厚5mm以上才對。
可是,我想從照片中我們應該也可以很清楚的察覺,這兩塊石碑,除了最上方的龍形浮面雕刻之外,並無法看到石碑有不平整之處。
所以,敘述到底哪裡有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