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7

南鯤鯓萬善爺簡介

 

萬善爺簡介

聞說乾隆年間,槺榔山(即現在南鯤鯓)一帶,草木暢茂,墳墓重疊,是一個荒丘,牧童常遊其間,有一日其中一牧童,忽然暴斃死於丘上,其主人乃將其埋在其地,雖未得著穴地,卻得其靈氣,遂大顯靈威,南述北槺榔山,
穴地諸魔,擁有陰兵陰將,不知其數,威風凜凜,霸守此山。
附近村民,皆稱為囝仔公,(萬仙公)於年終月節,必備牲禮,菜飯酒禮拜之,迨至五王擇地,欲建代天府於此時,大起恐惶,擬欲固守地盤計,總動陰兵陰將,和五王日夜爭戰不休,其後五王廟宇,雖建築完竣,鬪爭依然不息,每夜人馬吶响,戰鼓連天,神鬼間,幾無和平之日。
聞說囝仔公,手下有一員猛將,掃帚精,利害無比,且皆採用、化零為整,化整為零,游擊戰術,有一夜,對代天府猛烈偷襲時,三王大戰掃帚精,掃帚精雖然戰敗,三王爺額角亦中一傷,翌早府內,血跡斑斑,因此三王爺,金身額角,遂有一凹,任補不平,有百餘年之久,此事聞及,赤山岩佛祖,天上聖母、暨保生大帝,(學甲慈濟宮)二位大神,蒞臨南鯤鯓,志同意合之下,對兩方提出調解意見,五王和囝仔公,見兩位耆宿大神,並駕齊臨調解,欣然承諾,其條件一曰:到代天府拜拜者,亦必要到囝仔公處拜拜,二曰:五王要代囝仔公建築小廟,三曰:互相協助以期南鯤鯓香火之旺盛,於是兩方同意之下,和解於焉成立,延及數年之爭奪遂告結束,乃化干戈為玉帛。
五王如約,為囝仔公立廟,與代天府之南鄰,即今萬善堂之地址也,嗣後堂址為急水溪,山洪流失不能居住,不得已徒至代天府之東北,簡略建居焉,繼至五王堤建築時,有十多信徒在溪內浮覆地休息,時有一信徒,將煙吹對一個樹頭,打捨煙灰,此人頓時遍身痛苦欲絕,其他信徒急將他扶至辦事處,詳細研究結果,才知打捨煙灰之處,乃囝仔公廟址,其樹頭就是囝仔公所有之物,他對此打煙灰,實有不敬之處,乃同往焚香謝罪患者果然立癒,於是對其地挑盛高土,以為日後重建小廟基礎,延至代天府改築將竣,時乃再為其建前、後兩殿及拜亭於是地,而改其名曰萬善爺,其廟曰萬善堂。
又彫開基金身及鎮堂金身各一尊,以供信徒迎請瞻拜,至此名正神靈,四季香煙不退,而迎請信徒越來越多,乃再增彫二萬善爺、副萬善爺,以應信徒之迎請,延至民國五十五年,主其事者感代天府之進香團,雖非聖誕期亦日日車似水馬如龍,欲履行昔日拜五王必拜囝仔公之諾言,則其廟實在太小,不能容納香客之進退,乃請三王爺和萬善爺,一同坐駕起輦,不動爐位,方向為則,拓寬堂面,增築兩廂,兩廂上面建設鐘鼓樓、涼亭、屋頂蓋玻璃瓦、左廂設樂捐處、招待室,右廂售金香處、寢室。至民國五十六年農曆八月十七日開工拆卸,至民國五十七年間竣工,計費新台幣約壹佰萬元,確實臺灣
小廟中,唯一巍峨燦爛,名馳三台七鯤之靈堂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